朋友最近找我吐糟,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,能把人气死。
这离青春期还远着呢,咋就这么难沟通。
我跟他说啥,他都没反应。
扔个石子还有响儿呢,和牛说话还能哞一声呐,跟我家孩子那是半天也问不出个屁来。
逼急了也只会说,不说了,反正说了你们也不会听。
他不说,又怎么知道我不听。
我们发现,孩子越小越容易沟通,越大反而与父母越疏离。
不光是朋友家,随着孩子长大,他们开始有各种各样让亲妈一听就想炸毛的口头禅挂在嘴边。
比如“随便、不是我,都怪你,反正你也……”等。
那些看似很平常、随口一说的话,其实隐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,隐藏着孩子长久以来不被看到的情绪。
也传递着同一个信息——你跟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。
- 算了,反正……
- 算了,不说了,反正你也不会同意;
- 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;
- 反正我说什么你也不会听。
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?
反正的出现,代表期待别人做一些事,却害怕得不到。
反正前说得是反话,后边跟着的才是期待你做的事情。
因为之前期待落空,不想再体验失落的伤害,所以开始降低自己的期待,用“反正”来掩饰自己的期待。
同时也用气人的反话来保护自己那颗长时间不被满足,已经受伤的心。
这并不是孩子叛逆,也不是想跟你对着干,而是一种求救。
就像前边朋友的例子,孩子总是把“反正”挂在嘴边,且和父母的沟通渐渐减少。因为需求被忽视的次数多了,想法被否定的次数太多了,所以孩子假装不在乎。
孩子会从心理上开始逐渐远离让自己失望的人,但父母却认为是孩子大了,开始变得不听话。
该怎么做?
其实很简单。
我们只需要把孩子的反话正过来,看见孩子反正后的真实需求。
反正后边跟的其实是孩子心里希望我们做的:
反正都是我的错,其实是在说“你能不要什么都怪我吗?”
反正我说了你也不让我吃,其实在说“我希望你能再让我吃个冰棍”。
明白了孩子的真实意思后,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及时回应孩子的期待。
让孩子知道他的期待你都知道了,也尊重他的想法并会努力做到。
可以告诉孩子,妈妈\爸爸知道你一直希望我们可以好好听你讲话,之前是我忽视了,现在只认真听你说话。
当然,我们并不是要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求,做不到或无理的要求,我们也可以拒绝。
孩子其实是可以接受正面拒绝的,前提是你要说出让他认同的原因。
他提每个要求的时候,心中都是有两手打算的。
只要被拒绝的心服口服,他其实是不会失望的。
- 都怪你……
国庆期间,小志带孩子在外边吃饭,有一对母子,一进门就听5、6岁的小男孩抱怨“都怪你,没打好伞,我衣服都湿了”。
妈妈听着孩子的埋怨,赶紧顺着说“是是,都怪妈妈没给你遮好”。
吃饭期间小孩拿出随身带的iPad玩,妈妈旁边剥虾喂他吃,不一会又传来小男孩的责备声“都怪你,都点没了”边说边用手拍打妈妈,“哎呀,妈妈帮你找回来”。
原来是小男孩看的视频不小心刷没了,为此又闹了好大一肝火。
其实,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孩子总是习惯把事情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,遇事怪父母、怪伙伴、就是不怪自己。
上学迟到了,怪你没叫他;
没完成作业,怪你没早点提醒;
自己弄坏东西,也要怪你。
前段时间就看到这样一则新闻,母女俩上错地铁,女儿大发雷霆,竞对母亲拳打脚踢。
大包小包的行李,没舍得让她拿一件,换来的却是毫不尊重毫无感恩的白眼狼。
为什么孩子会事事怪他人?
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,家长们尽自己所能,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宠爱,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。
但当我们付出的越来越多,孩子伸手就能得到的越多,就越容易忽视一些无形的东西,比如责任和是非观。
孩子之所以把错误都归咎于别人,总是把“都怪你”挂在嘴边,可能并不是推卸责任,而是自身的是非观比较模糊。
直白点就是人家压根就没觉得自己有错,错的就是你。
这种情况,你越指责,孩子越委屈。
该怎么做?
父母不要一人负责所有!
跟孩子相处过程中,你负责的越多、越久,孩子就自动默认:那是你该负责的事。
所以,该放手放手,日常生活中也让孩子承担一些小责任,比如自己定闹钟起床。并且,自行承担事情的后果,起不来就会迟到。
问题出现的时候,就事论事,区分责任。是谁的问题,就要到谁的身上,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。
当然,在引导孩子承担责任时,切忌一点小事就严厉处置,不然孩子因为害怕也会选择逃避承担责任。
- 妈妈,你还喜欢我吗?
孩子会不会经常问你这句话?
尤其是:
杯子打碎了,你生气的发了火!
幼儿园跟小朋友吵架,你跟着一起挨了老师训。
你一时控制不住情绪,迁怒到孩子身上,大吼了她几句。
孩子为什么会说这句话?
心理学研究发现,在大脑意识和理性层面上,孩子都愿意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。
一旦孩子感觉不到爱或对爱有了质疑,他们就会感觉到失控、崩溃、绝望,没有安全感。
最直接的表现,就是反复询问以确认。
而很多父母在气头上,为了维持权威,也为了让孩子有个记性,所以无视孩子小心翼翼确认爱的心:
“你都要气死我,我还怎么爱你?”
“我是不是告诉你?不能说谎,再说谎妈妈就不爱你了。
当然,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修正行为,但孩子的注意力却放在了“妈妈是否还爱我”上,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长时间得不到爱的回应,要么孩子就不再对你抱希望;要么就刻意迎合。
该怎么做?
若孩子经常问这句话,回忆下是否最近过于严苛、或在情感上忽视了孩子的感受。
如果是,那就多给他一点关注。
若当孩子犯错后问你这句话,请不要急着批评、教育他,教育晚一分两分也没事,请先回应孩子的最关心的问题“妈妈,当然爱你”。
无论何时,面对孩子的询问,都要告诉他“妈妈爱你”。后边再给孩子提出你的意见“妈妈希望你可以好好吃饭,这样身体才能强壮壮”或是事情的解决办法“我们一起把杯子碎片收起来吧”,“妈妈生气就会忍不住声音大,但这是我的问题,不影响妈妈爱你”。
对于孩子,爱是需要回应的,是需要大声告诉他们的 。
每一个孩子捣乱、恼人的行为,每一个你感到愤怒或不被尊重的话语,其实都是孩子再向你传达 “帮帮我” 。
这也是教育中最难的部分,我们需要透过孩子那些并不很友好的行为和语言,去了解背后真正的意图。
我们不去理会孩子这些口头禅背后的真正意思,探究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,而是停留在主观感受,贸然给孩子贴上“不听话、叛逆”的标签。
那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僵,和孩子只会越来越远。
现在孩子小离不开我们,只能忍耐,等有一天孩子独立了,我们再想拉近关系就来不及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