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规则意识比制定具体规则更让孩子受益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免不了要教他们一些规则和秩序,但有的时候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能够遵守规则,反而是家长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内心已有的行为准则,造成错误的结果。
注意力不集中,拖拉,和家长顶嘴,叛逆,不听话等等这些常见的与孩子之间的教育问题,往往都是因为破坏规则导致的。
一个人的自律和习惯并不是靠谁强迫形成的,而是要真正发自内心想做才能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会放弃。
家长认为自己定好规矩,让孩子遵守就完成了任务,但规矩一旦立下其实就等于给了孩子试探边缘的机会,他们的行为被限制了,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。
从生活小事到学习习惯,一个又一个的规矩接连出现,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,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限制是有必要的,规则不能成为家长控制孩子的手段。
更不能以爱之名,来行强迫孩子遵守规则而不顾他们内心想法的事,一句“我是你妈妈/爸爸,没有理由,你就要听我的。”这样蛮横的干涉孩子的行为自由,对于他们来说规则就变了味道。
人是社会性动物,能不能在社会中遵守规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存质量,不按套路出牌这种事除了在必要的场合创新之外,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“不靠谱”。
家长要做的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设立微小细节的规则,而是要抓整体,让孩子在大的范围之内,能够灵活发挥自己的规则意识。
不同家庭对同一个规则有不同的态度很正常,因为孩子是有个性的,好的教育不是教会孩子每件事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,而是建立起他们的规则意识,这样才能终身受用。
最怕的就是家长朝令夕改,今天这样说,明天又那样说,破坏了自己亲手定好的规则,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,行为容易更加不着边际。
孩子小时候通过被人管理,长大了才能学会自我管理,一般来说5-6岁之前的孩子需要通过管教来建立规则意识,规则对于这个年龄之前的孩子没有约束力,他能明白道理但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。
6-8岁的孩子开始通过遵循权威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,他们开始能够听懂规则并且愿意执行规则。
9-10的孩子开始明白规则制定好了之后,是可以根据现实变化来进行更改的,儿童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可以发展出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,规则并不是权威人物的单方面要求,而是具有平等和双向性。
1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倾向以公道公正为判断是非的标准,他们开始不愿意僵化地执行规则,而是会考虑在规则之内的个体想法,所以9岁之后的孩子才能谈自律,而之前都需要家长的辅助用他律来奠定自律的基础。
但是这不表明11岁之前家长可以不顾孩子的喜好,强制和命令孩子制定规则,如果这样做,反而会让他们在11岁之后进入混乱和叛逆期,很难进入自律阶段。
给孩子立规矩要根据他们的个性采用与大人截然不同的方式才行,给孩子立规矩有3步:解释,制定,执行。
三个步骤缺一不可,解释是为了能够让孩子理解这个规则存在的原因,每一次孩子想要反抗的时候,家长都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进行解释。不要认为自己说过一遍就没有必要再说。
确立规则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需求是第一位的,而并非家长的需求,很多时候家长的出发点就错了,他们认为孩子出门玩蚂蚁是脏的,在墙上乱涂乱画很糟糕,玩玩具的时候散落得满地都是。
用大人对安全卫生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,往往都是在破坏孩子的成长轨迹,打扫虽然很累,但那并不代表他们是故意让家长累的,好奇心会驱使孩子做出某种行为,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过程。
这些行为的本质不是淘气,捣乱,而是他们在练习如何与世界进行互动,这些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消失,不管家长是不是因此而订立规矩,早晚会一去不复返。
不要让规则变成为了自己方便却阻止孩子成长的手段,以为了自己方便而为孩子设立规则,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做出来的事情,所以为了能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坐得住,家长就会用看动画片作为交换条件,这样自己省事了,孩子却养成了坏习惯。
家长这个时候要做的是要制定让孩子坐得住好好吃饭的规则,而不是用动画片来作为奖励手段让孩子吃饭。
每一个规则都应该以尊重孩子的需求符合发展规律作为前提,要限制形式但不限制行为。孩子可以看蚂蚁,但要在一个相对安全干净的环境中,孩子可以在墙上涂画,但是只要在允许的墙面之上,孩子可以将玩具扔得到处都是,但是要在游戏区之内。
想要让孩子从他律过度成自律,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设定规则,之所以孩子会一再让家长修改制定好的规则,原因之一就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认为这个规则是为了自己而设的,没有参与制定的过程,所以后来才会不愿意遵守。
在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,当初这些规则制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?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觉得这样做好,就强制要孩子执行?
最好的规则是从合作出发,家长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,孩子也能从心底执行,双赢。
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家长要从他们的思维水平高度出发,成年人的那一套逻辑在孩子那是行不通的,因为他们不能理解。所以要多举例子少说道理,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
简单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,然后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如何去做,孩子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不懂事,他们会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。他只是知道的少但并不傻。
等到孩子年纪大一些之后,他们已经能够和成人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,这个时候尊重就成为了制定规则的前提,家长制定的规则不能只用于限制孩子的行为,全家最好一起遵守。
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教育能力,才能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,规则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,更不能三岁用的惩罚方式到了十三岁依然使用,家长需要拿出耐心和时间不断作出尝试和修改,才能让孩子从他律顺利过渡成自律。